無論做什么事,我們都會權衡風險利弊,找工作、做生意莫不如此。經過分析,如果收益大于風險,你可能會把它列入選項,在所有的選項里,如果有一項你認為 收益/風險比 最大,那它應該就是你最終的選擇。
醫療選擇其實也一樣,也是要分析收益和風險,只是醫療問題專業性很強,普通人沒有醫藥知識,很難準確判斷病情,也很難判斷一個藥物有哪些收益(藥效)和風險(副作用),所以需要醫生、藥師幫忙。
理想狀態下,醫生應該站在患者的角度做分析病情、決策用藥,但現實中影響醫生用藥的因素有很多,如果醫學教育出了問題,會導致醫生的判斷不專業;如果缺乏合理制度,醫生決策時還會納入醫生自己的收益和風險,導致不合理用藥。
不合理用藥每個國家都有,只要合理用藥超過不合理用藥,完全相信醫生是利大于弊的,但如果不合理用藥超過了合理用藥,除非你認為自己比醫生更了解病情,有更好的用藥方案,否則還是應該相信醫生。
在相信醫生的前提下,如果能識別一些明確沒用還可能有害的藥物,自然可以提高收益風險比,這類藥物在我們的兒科處方里還不少見。
幾年前我整理過這個沒用還可能有害的兒科藥物清單,這個清單也陸續更新過幾版,這些藥老讀者也應該記住了,但每年還是會有很多新手父母,也會有很多新的讀者,如果都能知道紅色標記的這些藥物,不給孩子用,不僅能省下些錢,還能避免孩子收到不必要的傷害,所以每年會例行推一次。
一、退燒藥
安乃近、安痛定、來比林
這類藥容易發生粒細胞缺乏癥,還可能導致自身免疫性溶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問題。
阿司匹林、貝諾酯
流感、水痘可能會發生瑞氏綜合征,12歲以下兒童使用含阿司匹林的退燒藥會增大這種風險。
尼美舒利
肝毒性比較大,12歲以下禁用。
退燒藥比較安全的選擇是: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二、抗病毒藥
利巴韋林
關于這個藥曾寫過好幾篇文章,在這個公眾號對話框里回復“利巴韋林”可以看到,就不再多說了。
金剛烷胺
這個藥無論對普通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基本沒用,還有很多不良反應,而且治療量和產生副作用的劑量比較接近,過量可能出現心、肺、腎、神經系統的損害。藥品名里含有“烷胺”的感冒藥里都添加了這個成分。
阿糖腺苷
2歲以下沒有有效性和安全性資料,在美國僅作為眼膏用于治療由HSV-1和HSV-2引起的急性角膜結膜炎和復發性淺表性角膜炎。有致畸作用,高劑量可引起胃腸道和中樞神經反應。
特別說一下:抗病毒口服液是中藥,說它能抗病毒就跟說板藍根能抗病毒一樣。而且除了流感,兒童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的情況非常少,應用在兒童身上的抗病毒藥絕大部分是濫用的。
三、感冒、止咳藥
這類藥很多,包括艾舒、惠菲寧、納爾平、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美芬那敏銨糖漿、福爾可定、右美沙芬、羥甲唑林等。
感冒藥和止咳藥對兒童感冒的效果不確定,但副作用不少,嚴重的可導致呼吸抑制,所以美國FDA建議4歲以下的孩子不要使OTC感冒藥和止咳藥,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國建議6歲以下孩子不要使用這類OTC藥物。也不建議以治感冒為目的給孩子使用抗組胺藥,如撲爾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過敏可以據情況使用)。
此外因為擔心呼吸抑制的作用,歐洲藥品管理局、美國FDA、中國藥監局,均要求12歲以下兒童禁用含可待因的止咳藥,12-18歲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兒童和青少年也不能用。
四、化痰藥
包括愈創甘油醚、沐舒坦、易坦靜、N-乙酰半胱氨酸等,這類藥在之前的文章里講過,詳細看下面鏈接。
五、洋垃圾藥
匹多莫德我4年前寫文章扒過,前年藥監局修改了藥品說明書,改為禁用于3歲以下孩子,但其實不論孩子多大都沒必要用這個藥。
匹多莫德這篇文章的邏輯適用于另外一些聲稱能調節免疫的脾氨肽,也適用于另外一個聲稱能調節免疫的洋中藥施保利通,這個德國的傳統草藥,在美國是當膳食補充劑來賣的。
像施保利通這樣的從歐洲植物藥很多,比如小綠葉、桃金娘油、歐龍馬、切諾、桉檸蒎、邁之靈、銀杏葉提取物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有效性證據不足,都是一些無法進入主流市場的藥物,但在我國卻被包裝成高大上的進口藥備受追捧。
六、中成藥
中成藥的用藥依據是中醫理論,這類藥無法用科學方法驗證效果,上市前也沒有經過嚴格的臨床藥物試驗,所以不清楚它們的藥效和安全性,也沒辦法權衡收益和風險。和民眾的認知不一樣的是,中藥并不是天然無毒性的,很多中藥被證實有肝、腎和神經毒性。
中國孩子從一出生就可能要和中藥打交道,茵梔黃、七星茶、保嬰丹等大家都耳熟能詳,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中成藥,諸如:蒲地蘭、百蕊顆粒、藍芩口服液、鼻淵通竅顆粒、開喉劍、康復新液等,都是兒科非常常用的中成藥。
去醫院沒被開上中藥是小概率事件,更危險的是中藥注射液,喜炎平、熱毒寧、痰熱清等中藥注射液在兒科都應用得非常廣泛。去年藥監局發過多個和中藥注射液相關通告,主要是限制這些藥物在兒童中的使用。
中藥注射液藥效未得到驗證,但成份卻很復雜,過敏反應頻發,嚴重的致死性過敏性休克也不少見。不管是自己作為病人,還是作為家屬,永遠不要讓一滴這樣的藥打進自己或家人的血管。
七、“消”字號產品
“消”字號是衛生消毒產品,這類產品上市前不需要臨床藥物試驗,只需獲得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一些不法廠商把這些消毒產品包裝成藥物,而且違規添加激素、抗生素、抗真菌藥物,比如神夫草、一干二凈、紫草維膚膏、黃皮膚....這類藥我寫過多篇文章,而且這些產品現在不光有皮膚外用藥,現在有的還有針對鼻炎的鼻噴劑,危害尤其大。
此外,每年手足口病流行的時候,就會有人兜售一種叫“手足口病病毒抗體噴劑”的產品,同樣是毫無用處的騙錢產品。
八、醫院自制藥
雖然準字藥里有很多濫批下來的藥,但相比而言,醫院自制藥的生產許可、生產條件以及后續監管要求比準字藥低很多,所以自制藥的安全隱患也更大。
雖然不排除自制藥里有一小部分是因為需求小藥廠不愿意規模化生產,但大部分院內自制藥都是因為效性和安全性得不到驗證的垃圾藥,而且這類藥都有正規的可替代藥,所以沒必要使用這類藥,比如膚樂霜、抗601合劑等。
由于種種原因,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不論是國產藥還是進口藥,無論是準字藥還是非準字的“藥”,都有很多沒用還可能有害的藥,用這些藥白花了錢不說,還會增加孩子的風險。這個清單以后還可能會不定期補充更新,也歡迎轉發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家長看到,讓更多孩子免受傷害。